
痛经,我是这么做的 1725
想把肚子扣出来丢掉!
切肤之痛!
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,疼到一身冷汗,感觉像有种力量在使劲扯和捏自己的卵巢和子宫。
一把很钝很钝的刀在来来回回地割,还间歇性狠扎一刀。
好像是肠子往外拽那么痛,很痛。
就像晚上一个人睡满是骷髅头的乱葬岗——生不如死。
求生不能求死不得。
我分分钟切腹自尽!
下辈子死也要当个男人!
如果你经历过痛经,对上面的描述一定深有体会,痛经轻则下腹痉挛性疼痛,严重时甚至晕厥。为了让自己好受点、暖水袋、红糖水、止痛药等齐上阵,但效果却不理想,关键是下个月还会再次来袭!
中医认为,不同时期的痛经,机理也是不同,所以调理痛经,应该区别对待。
经前重在疏肝理气
中医认为,女子以肝为先天。肝藏血,主疏泄,与月经和排卵功能关系密切。清代名医叶天士认为,“肝经病,则月经不调”,肝气舒畅,则气血流通,月经正常。反之,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不畅,则月经不调。
如果经前有乳房胀痛、腰酸痛、头痛等可归为肝气不舒,因此,经前重在疏肝理气。
01
舒缓心情
保持心情舒畅愉快、心态平和是疏肝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女性经期更应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突然发怒等。
02
擦侧腹
擦侧腹可以调补脾胃气血,梳利肝胆之气,有疏肝理气的作用。
动作要领:坐位或仰卧位,两手掌分置于两协肋下,同时用力斜向小腹推擦至耻骨,往返操作20次。
03
服用膏方
膏方兴于汉唐,又称膏剂、膏滋,是集滋补、调理、预防为一体的功能性食品,除了滋补身体外,还能疏肝理气的作用。
7天美
配料:蜂蜜(≥20%)、代代花、重瓣红玫瑰、蛹虫草、槐花、红曲米、白芷、人参(5年生人工种植)、桃仁、甘草
经中重在活血化瘀
中医认为,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。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”。意思是气血瘀滞不通会引起各种疼痛,尤其是痛经。气血不畅主要表现有经期的经量少、小腹胀痛、烦躁易怒等。因此经中重在活血化瘀,疏通气血。
01
伸伸懒腰
中医认为,“人卧血归于肝”“人动则血流于诸经”。所以经期工作空闲时伸一伸懒腰,活动动一下手脚,能够舒气活血,有助于活血化瘀。
伸懒腰的具体做法:伸懒腰时,可以先打个哈欠,头向后仰,尽量呼气双臂用力向上抻,两条腿也要用力伸直。这样,全身肌肉都能得到舒展。
02
服用膏方
膏方兴于汉唐,又称膏剂、膏滋,是集滋补、调理、预防为一体的功能性食品,除了滋补身体外,还能疏肝理气的作用。
7天美
配料:蜂蜜(≥20%)、代代花、重瓣红玫瑰、蛹虫草、槐花、红曲米、白芷、人参(5年生人工种植)、桃仁、甘草
经后重在补气养血
临床上,不少女性经后脉象大多比较弱,因为女性经过一次月经周期,身体是处于血虚状态的,但不是生病,是正常生理状态。若这种状态不加重视,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气血虚弱体质。不仅经期量少、时间段、小腹痛、颜色淡,而且脸色暗黄、紧身疲惫、食欲不振等。所以,经后重在补气养血。
01
睡前温水泡脚
中医强调,“寒从脚起”,建议每晚睡前用38℃~43℃左右的温水泡脚,促进气血运行、舒筋活络,也可以在泡脚盆里撒一些小的鹅卵石,一边泡脚,一边用脚踩。
02
吃些健脾胃食物
人体中的气血物质主要来源于两部分,一部分是先天拥有的,来自于父母;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后天的食物营养,人体的生长、发育,以及健康都需要依赖这一部分气血。而食物转化成气血的关键就在于脾胃的运化,脾胃负责收纳食物,并将食物转化成为水谷精微,然后输布和滋养全身。如果一个人脾胃健康,那么气血自然就充足。
中医认为,黄色食物入脾,所以健脾胃可以吃些南瓜、玉米、花生、大豆、土豆等食物。
03
服用膏方
膏方兴于汉唐,又称膏剂、膏滋,是集滋补、调理、预防为一体的功能性食品,除了滋补身体外,还能补气养血。